1200型水平射芯机是利用压缩空气将型砂均匀地射入砂箱预紧实,然后再...
80型全自动双工位射芯机与普通射芯机比较有一下几点优势:生产:双工...
模具制作:我们根据样品或图纸做出产品的三维造型,并用此三维图制...
铸造模具铸造技术的长处:跟着原辅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及铸...
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今后铸造模具总体需求还会增长。中国模具近年来以平均1~%的速度增长,高于中国GDp的平均增值一倍多。铸造模具也可以保持同步的发展,因此铸造模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技术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 新快,市场仍处买方市场态势。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包括模具制造的要求是“工期短、、质量好、”。用户对铸造模具产品的苛刻,正是对厂家日益完善的压力。确实是对铸造模具生产企业一个完整体系的考验。
(1)CAD/CAM/CAE一体化
当前多数铸造模具厂家依然采用老办法,设计、编程、工艺、加工、检查都是相对独立分开,独立考核、独立核算,而拉开大幕看市场,这方面,部分模具厂落伍了。一些中小模具厂采取的是一条龙作业方式,从设计到编程直到加工出产品甚至售后服务均由一人或几个人完成,生产传递环节少,出现问题易察觉,因而成本低、质量好、周期短。如果CAD/CAM/CAE一体化加工能够提高普及率,我国铸造模具生产能力将有一
个飞跃。
(2)模具标准件的应用
在模具设计上,很多模具厂家都采用标准化组合设计,因而设计周期短,而我国目前全部产品都是从开头设计,包括每个环节。因而,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件的利用,将使我国铸造模具生产大为简化。
(3)应用反求(逆向)工程铸造模具制造范围
一般而言,反求工程是指对难以用CAD建立数据模型,而只能通过对实物进行数据扫描、测量的方法采集数据,在CAM软件系统中建立数学模型, 后生成NC程序,控制数控加工中心进行模具制造的过程。这样就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又提高了产品质量。反求工程在模具制造业上应值得推广应用。可以扩展产品加工范围。
2.设备的应用
(1)高速铣削加工将 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主轴转速可达40000^100000r/min,陕速进给速度可达到30^40m/min,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3s。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如在加工压铸模时,可提高7~8倍,并可获得Ra~10m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形状精度可达10m。另外还可加工硬度达60HRC的模块,形成了对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挑战。因此,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将 铸造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
(2)模具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将发挥 大作用
英国雷尼绍公司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我国200多家模具厂点应用,效果良好。该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要的诸多功能,缩短了铸造模具研制和制造周期,如RENSCAN200扫描系统,可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用雷尼绍的SP2-1扫描头实现数据采集,控制核心是雷尼绍TRACECUT软件,可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据系统的加工程序及不同格式的CAD数据。
(3)模具研磨抛光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模具表面精加工是模具加工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正是模具钳工劳动强度大、成为瓶颈原因之一。特别反映在硬度较大的金属、压铸模具进行 后组装过程。我国目前仍以手工为主,不仅质量不稳定、周期长,而且工人作业环境差,制约了我国铸造模具向 发展。因此,研究抛光自动化、智能化是当务之急。当然,由于铸造模具、压铸模具型腔复杂,采用抛光的自动化、智能化有 局限。
3.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铸造模具行业在以下若干方面将发展:
(1)以机床工业、能源工业、石化工业及海洋工程为主要目标,以重、高、大、难为特点,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铸造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及专家系统,使铸造技术由“经验”走向“定量”。
(2)以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及核能工业为主要目标,以强韧化、轻量化、化和 化为特点,开展铸造模具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
(3)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增强我国工业产品在 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开展铸造过程自动化、柔性生产单元和系统及集成制造技术的研究。
(4)激励开展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铸造模具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
(5)大力发展提供铸造工艺材料及辅料的化、现代化的企业。
(6)发展绿色集约化铸造,加大治理铸造过程对环境污染的力度,加强对铸造材料的 和回用。
4.3D打印技术,未来模具发展的方向
3D打印技术,它是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3D打印和机器人一样是一种全新的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是新的技术革命对模具制造变革的机遇和挑战,模具行业要把握住这种机遇,以探索 具竞争性和未来前瞻的新工艺,完成模具业发展的转型升级。3D打印技术虽然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还有些瓶颈,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 会成为模具发展的方向。